书画进入市场,在古代宋朝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卖方市场:在古代,书画的创作主要有民间艺人、宫廷官方绘画、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群体等三个主要来源。相当于今天的群众爱好者、美协画院、职业艺术家等三个方面。
买方市场:根据一些史料文献记载,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史料,北宋的东京城和南宋的临安城都出现了呈现一定专业化的书画交易行业,就如今天的个体画廊,还有庙会等大型书画、文房四宝等用品的交易活动,很多餐饮、休闲场所为了附庸风雅也开始悬挂字画装点门面,买卖的交易活动是比较频繁的。一方面有来自官方对文化艺术品的需求,一方面有来自商业活动对书画作品的需求,其次就是文人雅士附庸风雅对书画作品的需求,这三方面的需求构成了买方市场。
当买卖交易形成市场化之后,作品可以通过市场正常的销售,不太需要营销推广,主要依靠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和是否符合当时的审美潮流等因素,即可待价而沽,也就是说,好的作品,市场会说话。
其次,古代文人,是存在抱团文化,都有参与一些较有影响力的社团或圈子。比如北宋时期著名的“西园雅集”,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写诗作文,品茶寻韵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此类聚会的众人言行诗文书画之雅为一时之盛况,在当时这种文人社团集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如果某个诗人或书画家在这样的圈子里受到认可和欣赏,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面,受到时人的追捧,这样的形式,在当时,是最好的市场推广营销,但仍然是要以创作者本身的实力说话,而不像现今可以通过外在的包装进行虚假的营销,而是用真才实学征服市场。